首页导航(页面)

最牛逼的作家兼公民王朔

杨恒均:2008-12-08

 

王朔是我喜欢的作家之一,我一直喜欢读他的小说。他的书我几乎都看过,有些还不止一遍。他的被称为痞子文学的小说很搞笑,也隐含了很多我当时能够感觉到却无法表达出来的情趣和涵义。可是,喜欢归喜欢,却一直没有参加进入讨论。为啥?因为自从开始看有文化人写的书评,并开始阅读带思想性的文章后,我发现,我佩服的其他一些人对王朔是很排斥的。这就让我迷糊了。

后来知道了什么原因,大致是说王朔是痞子作家,没有思想深度等等。这一点我也有同感,可是人家是写小说的,难道写小说就一定要写成《1984》《百年孤独》和《古拉格群岛》这种具有沉重思想的千古名篇?可以看出王朔在完成他主要的作品前,不但没有接触过外面比较先进的文化,甚至也没有阅读过多少世界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是,人家就写出了人人喜欢、老少咸宜的小说。这说明王朔是一天才,特别是语言天才,也说明他悟性很好,观察社会也很仔细,而且也是一位懂得思考的人。最后就是他很勤奋,我算计了他当时的作品,发现,他应该是每天伏案写作的,不要说读书了,就是吃饭拉屎,都没有多少时间。

一个人的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各种思潮和思想最终决定他的作品,王朔文革中没有受苦(住在干部大院里),自然不会写伤痕文学,人家那时过得自由自在,写起来也就充满幽默。他就是想写也写不出沉重的东西。

只是人是变化的。王朔后来虽然不写小说了,但我还是经常看到他的行踪和文章。我发现王朔也开始有了些变化。这些变化还是很明显的,但由于批评家们的成见,加上王朔本身也想保持痞子本色和痞子文学大佬的地位,所以虽然思想越来越沉重,他还是竭力转出一幅痞子的德行。可惜,既然是他的作者,我自然也注意的他文章和发言。王朔已经无法逆转的转变了。

几乎在这同时,我就向朋友断言,王朔再也写不出痞子文学,再也写不出受到欢迎、我喜欢看的那类小说了。不是江郎才尽,而是他已经不再适合写那类小说。王朔终于跳出了四合院,开始观察更广大的世界,开始思考更沉重的玩意——这一切都让他无法再写出轻松的,大家喜闻乐到但却没有什么沉重的思想的文学作品。什么东西促成王朔的大变化,我无法断定,但以我对他观察社会的能力的判断,他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时间应该给他补充了非常多的思考和思想来源。

就这么简单,一个玩主一旦开始思考,说出来的话还能够带痞子气,还能够让人捧腹大笑吗?我的判断没有错,王朔后来又写过两个大东西,包括他最近的《我的千岁寒》,听说都卖不出去了。不过,王朔和王朔的读者不用担心,大家不妨设想一下,《1984》在中国能够卖出几本?肯定卖的数量还没有木子美的《遗情书》的零头多。当然这不是说王朔的新书能够和《1984》相比,而且我自己也还没有看,但他卖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少了痞子气,多了一些思想。

按说多了一些思想本来是好事,但是如果让一个痞子文学的掌门人来写那么有思想的书,就有点不伦不类了。按说,不管你多大年龄,接触新东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永远不晚。但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一下,王朔一思想,就写书,是不是操之过急?你写书的本领是第一流的,但不要忘记你写的是玩弄北京语言、滑稽搞笑的通俗小说。一旦想向更深入的,特别是人类大脑更加深入的领域挺进,你毕竟还是一个新兵。这是一个问题。

王朔过一段时间就会跳出来发炮,大家以为这个人本性难移,耐不住寂寞,可却没有人注意到,他发炮的目标在慢慢转移,这种转移和他本身的转变有大大的关系。我甚至想说,和他在美国的那段经历有直接关联。

看看王朔日前在自己的博客向审查制度发的炮,铿锵有力,我几乎要为他跳起来欢呼了。这才是最牛逼的作家,这才是我喜欢了这么多年的作家,真了不起。特别是王朔最后的落款,“公民王朔”——王朔终于说出了最牛逼话语:当什么作家名人都没有当一个公民更加有力度和更加牛逼!

下面把王朔的帖子转贴在后面:

 

附录:王朔:给高检的举报信

为响应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受贿渎职监察厅发起的打击渎职犯罪专项斗争月,特公开举报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各电视台电视剧审查小组利用审查节目普遍存在的收受剧组贿赂的严重渎职犯罪行为:

90年代以降,各电视台纷纷成立了以退休老同志和所谓老艺术家为主的节目审查小组对每一部准备播出的电视剧进行政治审查。这本来是一项加强管理、制止电视剧愈演愈烈的港台化庸俗化倾向的举措,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此一小组凌驾于各台专业部门之上,对电视剧能否播出握有生杀大权。自97年以后,各剧组不得不以审片费向审查小组行贿以期获得通过,到目前为止,这一审片费达每轮审查小组每人三万至五万元人民币,多轮审查则多轮付费,基本没有一次通过的,至少两轮。即使最终不通过,也不退钱。也无人敢要,因为你这次被毙了还有下次呢,除非你不和他们打交道了。

我国电视剧每年生产将近两万集,以平均20集一部算,有近千集。我讲的三万至五万是北京广电系统价,外地可能各有出入。这近千集不管是否都能播出,但都要政审。以最低价每人三万论乘一千是三千万乘10年是三亿,再乘第二轮是六亿。这还不算饭钱,每次审查剧组都要包豪华宾馆,请审查人员大吃二喝唱卡拉 OK,找小姐。这笔账任何一个制片主任心里都清楚。他们和各电视剧导演都是证人。一问就清楚。

中国每年电影的全国票房在去年以前也就是10个亿。这帮孙子,每组不下于三五人,六个亿乘三五人也许五六人,我都懒得算这笔账了。神马老同志——败类!反叛!

举报人:公民王朔。2007年六月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