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导航(页面)

美国选民只关心经济议题吗?

2010-11-02  星期二

 

打开网站,我看到了头版头条新闻:“美国中期选举今日投票”,打开更多新闻网站,我愣住了,因为是一样的:美国中期选举专题。我急忙打开所有能够找到的中国大陆的新闻网站,我震惊了——因为几乎所有网站的头版头条都是关于美国中期选举的……

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即便在美国,也没有碰上过所有的新闻网站都把中期选举置于头版头条的新闻事件啊,更不用说世界上和美国关系密切到“同生死、共存亡”的澳洲与日本等美国之盟国。不相信我?你现在还来得及去打开这些国家的新闻网站,我可以告诉你,绝对不到十分之一的新闻网站会把美国的一个中期选举放在自己新闻网站的头版头条。

你可能觉得我小题大做了,其实不然,我关注这种事已经很久了。从澳大利亚大选到台湾的五都选举,再到美国的中期选举,以及即将到来的缅甸大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会如此重视那些“外国”的选举,也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众会像中国人一样,如此关心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民主选举结果,有些网友甚至对海外的选举“如数家珍”,让我自叹弗如。

这是一种值得思考的现象。对于一个民主国家(或地区)来说,几乎每两年都有一次上规模的选举,已经成为常态。选举也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民主国家选民用来参与国家管理的一种工具与手段。虽然世界各地的选举从形式到方法都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国外选民对自己亲身参与的选举很重视,却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举漠不关心。而且,对于某个国家和地区的选举,如果你不是当地人,要想真正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容易。

当然,这并不是说发生在外国的选举就不重要,对于政府决策者、智囊,专家学者与国际问题专家,认真研究外国的选举,对决策与研究都大有裨益。可中国大陆出现的各大媒体对海外选举的铺天盖地的报道,弄得全民都关心另外一个国家(地区)的例行选举,还真是我们所特有的现象。中国大陆没有什么选举,但几年一次的重要会议,一下子涵盖了西方国家所有选举的内容,人家世界各国也就那么轻描淡写地报道几次,哪里出现过中国目前这样的疯狂?

有人可能会说,关心五都选举是关心两岸关系,关心美国中期选举是关心人民币汇率与中美关系、世界大战是否会爆发等等,这个没错啊,可两岸关系已经61年了,中美关系也一直如此,什么时候值得你如此关心过?什么时候真正影响过你的生活、工作?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关心自己的县委书记是从哪里来的,邻居被拆迁是否合法,所交的税收是否用到了该用的地方,却个个都弄成了外交家与两岸问题专家,实在让人大惑不解。中国一位普通民众对美国两党选举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所在地区的人大选举,却不明白,美国哪一个党上台,对他们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孩子前途的影响,都远远不及他们所在地区的一位公安分局副副局长(不一定叫“李刚”)对他们更具有生死攸关的重大意义。

我当然不是反对大家关心其他国家(地区)的选举,只是觉得这种关心的强度和热度几乎已经超过了选举所在国家的民众们自己拥有的。而且,离奇的是,中国民众关心选举,按说应该对选举认识比较全面和深刻吧,可恰恰相反,中国部分民众对选举的理解肯定让当地的选民们都哭笑不得。

不知道是资讯不全,还是有意误导,我接触的相当部分关心海外选举的网民都对选举存在严重偏见和误会。这种把在民主国家已经融和成生活一部分的选举同民主生活方式剥离开来,单纯作为一种政治行为来报道、来分析,往往给远离选举的中国读者一个印象:选举就是瞎折腾,而且,每次选举都伴随着混乱与你争我斗,以及更严重的是,好像每一次选举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增加了更多的问题,由此得出选举制度是有很大瑕疵的。

举个例子,既然选举,就有输有赢,这对于参加过几次选举的民主国家的国民来说,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谁都不当回事了。可是,那些从来没有选举的人就无法摆脱那个“输”的情结,他们就是闹不明白,西方的每一次选举后,几乎都有将近一半的人在选举中“输掉了”,那种社会能和谐吗?于是他们都接受了有些人的灌输,比选举更好的是这样一个政府:它代表了全民的利益,不用选举,每一次通过与民交流与黑箱作业而能够让绝大多数“人民”都“赢”,于是,从胜利走向胜利,和谐得一塌糊涂!

还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中国主流的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民意调查——当然,都是海外那些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地区)的民意调查。这些民意调查在他们自身的国家是很容易被理解的,自然不用我来啰嗦和解释。可是一旦拿到根本没有真正的民意调查的中国大陆,就全变味了。我举个今天的例子:中央某台新闻报道,美国一项中期选举前的民意调查显示,高达47%的美国选民关心经济议题,相比而言,只有不到17%的美国人关心美国的民主政治质量。

一位朋友看到这则民意调查后对我说,杨先生,你看,连美国选民都只关心经济问题,没有多少人关心政治,更少人关心民主……看我沉思不语,他乘热打铁地补充了一句,你老人家该清醒了,中国其实也一样啊,民众关心的是经济问题,是贫富悬殊,是如何可以更好的瓜分改革开放的大饼,有一口饭吃的民众是不会想到你说的那些民主的……你整天喊民主,有多少人理睬你?

我没有回答他。我想起了几天前的一条新闻标题:“温家宝:调整收入分配群众呼声最强烈”,当初看到这条新闻,我久久不语,还特意收藏了这条新闻。有朋友不理解,问我,这条新闻为什么让你那么沉思?我说,我想知道,温家宝总理在说这话的时候,是否也像我一样沉思过?他是什么心情?

毫无疑问,温家宝总理是“从善如流”了,终于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民生,政府对民生的措施(例如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全民医保、降低房价等等)也得到超高“民调”的支持……

而仅仅在几个星期之前,温总理连续七次高呼政治体制改革,要发展民主政治,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和扩大民众的自由权利……得到了多少呼声?民众的呼声不高也许可以理解,可连一些知识分子也说起了风凉话:来点实际的,要减少贪污腐败,要缩小贫富差距,要废除……一时之间,给我们的感觉是高谈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理不务实,不实际了。

真应了一些朋友的结论:民众最关心经济问题,关心他们是否有饭吃,房价是否降低了,关心是否又要加税等等。中国民众如此,美国民众也一样。自由、民主太遥远了,大家不关心……果真如此吗?

这些人哪里知道,美国中期选举民众关心经济多过政治议题的民调本身就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恰恰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选举本身就是用政治的方式(民主政治)来决定经济问题啊。美国人之所以只关心经济,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用政治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权利,他们关心经济,关心奥巴马是否增加税收,是否要搞“社会主义”,他们要用政治的手段来决定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前途……如果他们只能提经济建议,然后等到某一个党来决定“从善如流”,你再去民调一下试试看,保准没有一个美国人再关心“经济问题”,而都会只关心一个政治问题:我们要求用投票的方式决定谁来为我们的经济问题做决策!你告诉我,这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美国民众只关心经济问题,其实和中国民众只关心经济问题完全不是一码事。如果没有政治权利作为后盾,如果关心经济问题,只是表达诉求,希望一些好的领导人“从善如流”,会有什么结果?我不排除历史上有一些好皇帝爱民如子,也确实在极短的时间内做了很多民主政府都做不到的好事,但整个历史就摆在那里,足足有几千年了,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只要民众一天不掌握解决“经济问题”的政治权利,他们的“经济问题”就永远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这已经是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的常识了,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搞不明白?

如果温总理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定非常郁闷。如果经济问题都可以靠“经济办法”来解决,那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早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你什么时候看到腐败、贫富差距、不受限制的权力被真正控制住了?这些东西不被真正控制的话,其他的问题又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又能维持多久?如果民生问题是靠民众呼吁,当权者“从善如流”就可以解决的,温总理去“从善如流”就足够了,为何要仰望星空?要夸夸其谈民主等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却看到,他关注民生的时候,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当他呼吁那个唯一能够彻底解决民生问题的民主问题时,却鲜有人呼应。他能够不郁闷吗?

不好意思,打断你们关心台湾的五都选举、美国的中期选举和缅甸的大选了,其实,如果你真能够看懂那些吵吵闹闹的选举的话,你应该可以自己找到答案,不用看我啰七八嗦了。因为,真正的答案正好就在那些常常被某些人歪曲的选举之中……

杨恒均  2010-11-02 

 

2010-10-19  台湾的选举与北朝鲜的党代会

杨恒均  2010-10-19  星期二

 

我的博文大多洋洋洒洒几千字,很多读者就以为我写得随便,也很散漫,其实不然。我在一篇写作谈里提到这样一件事:为了博文中的一句话——注意只有一句话——我买一张来回机票,自费定两晚便宜酒店,飞到台北去住了两个晚上。飞过去的唯一目的是到“总统府”前面不远的那几条街道上散散步,去观察一下台北市民的生活,和他们交谈一下,问一下他们对当时占住了广场的游行示威人群的看法,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是否受到了影响。之后,在我的博文里大概只出现了一句类似这样的话:当对抗陈水扁的游行示威受到宪法的保护,成为民众理所当然的权利的一部分的时候,即便近百万人规模的聚会,也并不像大陆一些电视媒体上所说的那样,让台湾不稳定,给台湾民众生活造成了混乱……

为了这一句话,我拿出了三天时间和几千块钱,但值得!我原本可以写上这句话,因为很多人早就写过了,也几乎成了常识。但对于写博文不久的我来说,还真认为眼见为实,心里才能踏实。后来读者也看到,我写美国选举的文章,一定是在华盛顿写的,写卖鹅蛋婆婆的博文也一定是跑到湘西,写世博会的呢?肯定要亲自感受一下……当然,有些东西,感受过了,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总不能让我尝过所有的臭鸡蛋,才允许我说臭鸡蛋不好吃吧?

这次到台北去旅游,很多网友与读者就以为我是去观摩正火热上演的“五都选举”,信件里收到了几十封让我谈谈对台湾“五都选举”看法,各大博客后面也出现了一些读者留言。可是,我得实话实说,我这次不但没有关注“五都选举”,甚至至今连哪五个“都”要搞选举,我都还搞不清呢。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我来说,这个所谓的“五都选举”几乎没有什么研究与发掘的意义。我反问一位询问我对“五都选举”有什么看法的年轻朋友,你是研究台湾问题的?你是研究民主制度的?你为啥想了解台湾某个县市的地方选举……他说,他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名关心海峡两岸关系、关心中国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他说,他正托人(送钱)在找工作,烦死了……

我说,台湾的“五都选举”是一个逐渐成熟的民主制度下的一场选举而已,它和两岸关系,和你的生活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他和台湾当地居民的福利、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你正在找工作,也许你更应该关心你所在地区找工作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有北京刚刚结束的党代会,那才是决定你未来五年生活与前途的东西。台湾人热衷于“五都选举”,那是因为这次选举将决定他们的“工作”与未来几年的前途……

其实,我还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回答读者关于“五都选举”的提问,这些年,我已经亲历过无数的选举,甚至比大多数与我同龄的美国人观摩过更多的选举场景。我经历的各种选举,大都与台湾正在进行的“五都选举”差不多,说简单吧,可以说它简单得不值一提,正如中央电视台展示的那样,几个想当官的候选人,在民众面前竭尽所能地“作秀”,你一言我一语地辩论,搞急了,还互相攻击一番。和小孩子们在家长面争风吃醋差不多,对不对?就这么简单。

可说复杂吗?那就实在太复杂了,即便我再怎么苦口婆心,你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因为要真正理解这些简单的选举场面,你不但需要从理论和思想上去理解整个民主制度与理念,你甚至还一定得设身处地,“潜伏”在选举现场,更要“潜伏”在经历过选举的普通民众中去学习、去体会、去运作……别说你和我,就连确确实实置身其中的台湾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完全的“理解”这一场又一场的选举?

别以为我在夸张。民主选举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完善,在口水中完善,在民众的质疑中完善,在看似“混乱”的场景中完善,在政治家的失败与泪水中完善……在没有尽善尽美之前,谁能说这就是终极完美的民主?而大家几乎都有共识,这个制度永远不可能达到终极的完美,正如人性一样。

台湾地区的选举和美国、澳洲的选举都大同小异。这些年,有一些大陆官方组织的代表团(包括大学生),前往美国观摩总统大选,我也接触了一些团员,他们大多停留在对某一次选举本身的观察,或者停留在对选举本身的研究上,而忽视了支撑选举的整个民主制度是如何运作的,更没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为民主制度对于民众来说就是四年一次的投票。其实,选举本身只是民主制度的一个环节。于是,他们看到的是候选人竟然为了鸡毛蒜皮(例如孩子的牛奶)的小事大打出手,为了某个县市区的公路与拆迁问题大动干戈,为了减少某个居民区的噪音而喋喋不休……这样的选举,难怪给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的印象是,这些候选人为了迎合民意而不务正业,没有宏大的目标。

另外一位观摩过美国大选的同学对我说,美国的两个党好像连像样的党纲以及对美国未来几年的规划都没有,选举的时候,他们见风使舵……我打断他说,选举的时候,他们才制定并完善自己政党的施政纲要,知道为什么吗?这些党绝对不敢在他们举行的党代会中一下子推出对整个国家的计划。他们要是这样干,会被美国人讥笑的,会被美国人抛弃的。美国民主与共和两党制定美国前途的“党代表大会”其实都是在各种选举中制定、完善与推出的。换句话说,他们随时根据民意调整自己的施政目标与措施,他们都以吸纳民意从而随时调整自己,把自己弄成美国民众的真正“代表”……

粗略地讲,这个世界上还剩下两种体制,一种是我们的邻国北朝鲜等少数几个国家,执政党定期召开会议,决定未来几年、十年甚至几十年中国家的发展方向以及下一代领导人。其中,北朝鲜比较牛逼,据说三十多年才开一次党代会,不过,一代领导人只召开一次党的会议,也算是稳定与不浪费的典型,因为只要他不死,基本上就把未来几十年的国家方向定好了,开那劳什子会议干啥?

另外一种制度就是卷入选举的台湾式的民主制度,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次选举,从“总统”、议员选举到地方选举(例如五都选举),选举不仅仅是产生领导人,更重要的是民众以选举的方式卷入政党与候选人的政治活动,通过互动与博弈一起来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这两种制度的优劣不用我评价了,一边是混乱的台湾选举,一边是井然有序的北朝鲜党代会,一边是争得你死我活还不知道花落谁家,一边是静悄悄的会议突然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人民的领导人……不管你是政治学者、评论员,还是普通网民与读者,观察这两种制度最便利的着眼点无疑是“党代会”与“选举”,它们决定未来领导人与国家发展的方向。但遗憾的是,正如西方观察家与媒体人猜来猜去,总是对“党代会”雾里看花一样,一些被长期教育又不可能真正体验选举的民众,同样也对西方式的选举稀里糊涂,满眼就看见“混乱”二字……

本文没有政治立场,本文的立场也不代表本人的立场,耶——

杨恒均  2010-1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