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导航(页面)

我们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2012?

杨恒均  2009-12-09  星期三

 

我把灾难片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有限的天灾人祸如大饥荒、坠机、战争、地震、火山、海啸、外星人入侵、妖魔鬼怪和传染病等,另外一种则是终极灾难之世界末日。好莱坞绝大多数的灾难片是属于前一种的,描写人类末日的灾难片几乎没有几部。

这两种灾难片的区别不仅仅在于灾难的规模和对人类的伤害程度,而在于这个灾难是否会终结人类本身。按照这样的标准划分,《2012》属于好莱坞少有的描写世界末日的灾难片。而前一种灾难片就多不胜数了,例如《联航93》、《日本沉没》、《泰坦尼克》以及《2012》导演先前执导的《独立日》与《后天》等。

前一种灾难片比较好拍,也比较好看,原因是人类有丰富的面对灾难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有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看完这种电影之后,观众会“想通”或者“看穿”一些问题。可是,末日灾难片则完全不同,特别是注定了的毫无希望的世界末日,其本身超过了我们人类的知识结构和理论“高度”,导演不管如何拍摄,走出电影时,观众心中的茫然和空白会比进去前还要多。

从严格意义上讲,《2012》还不算是我界定的世界末日灾难片,因为人类并没有彻底灭绝。当然,没有人会拍摄人类完全灭亡的灾难片,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观众喜欢刺激,喜欢娱乐啊,为什么不让他们彻底惊悚一把?

好莱坞那些导演之所以小心绕过这个禁区,是因为他们有自知之明的。这和我们人类的知识结构、对宇宙和自己的认知、价值理念和宗教信仰有关。我现在依据灾难的原因、规模和损害程度把好莱坞大片进一步分类,并在各类型中找出一个比较突出的“指导思想”。

小范围的获救机会比较大的灾难片,如地震、饥荒、战争、病毒流传等,好莱坞在处理这些灾难的时候,比较突出一条主线:制度和价值观。看多了这类灾难片,你不得不承认,好莱坞其实是推广美国价值的急先锋,作用远远超过中国的宣传部。

那么,那些小范围却毫无获救希望的灾难片呢?例如,空难,或者《泰坦尼克》这种很难幸免的小范围灾难,前面说的因素当然还在,然而,更重要的却是人心、人性、人文关怀等等了。例如,看《泰坦尼克》这部片子,你已经忘记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而更关心人类在这个时候的本性,包括亲情和爱情等。

现在让我们再把灾难升级一下,例如《后天》这种灾难片,整个美国北部地区都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急速降温,房子冻住了,人冻成了一条一条的冰棍。这个时候,好莱坞的导演们当然还是在制度、价值观和人性(尤其以家庭、爱情为主)上继续打转,但如果停留在此处,则是不够的。这时,人类精神层面的更高的财富,超过了制度、爱情和感情的玩意推出来了——那就是形而上的哲学、终极关怀等等。人类在这种灾难中思考的是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应该如何生活,怎么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现在让我们把灾难提到最高级别:人类末日。当人类注定要灭亡的末日到来的时候,好莱坞的导演们用什么价值、理论和信仰体系来抓紧观众的心?让我们走出电影院时,仍然能够积极地思考社会制度,紧握爱人的手,以及积极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信仰的关系?制度在这里毫无意义,就连我们现在争吵得你死我活的“普世价值观”也因为即将没有“世(界)”而变得不值一提,至于人性呢?至少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第一次碰上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现象:人类都没有了,人性还有什么意义?你以为你是上帝吗?你真以为人性可以独立于人类而在所有动物、在宇宙间流传?

那么,面对这种不是毁灭个体或者族群,而是要终结人类的灾难,人类是否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显然没有。科学等学问都是让人类活得更好的学问,哲学是人类发明来解决人活着的时候用其他科学无法解决的有关自身问题的学问,是所谓高于其他学问的学问。而宗教则是对哲学无法解答的问题——死亡——做出了回应的人类更高的智慧。可是,虽然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有末日审判和人类终结的教义,但迄今敢把“世界末日”搬到现实世界里的,充其量是一些躲在山上不下来,最后排成一圈集体自杀的邪教组织。

由此可见,《2012》年的导演是比较勇敢的。当然,他没有勇敢到让人类真正灭绝,而是弄出了三条船,把下一个纪元的人类“祖先”装了进去。谢天谢地,他用这种方法,才避免了没有把一个“世界末日”片子拍摄成宗教宣传片。可是,由于他是在灾难片上走得最远的,却因此而颠覆了我们人类的认知、理念和信仰——

这就是我和一些朋友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到心里空空如也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好莱坞的电影,不都是打打杀杀,所有的电影都是人类知识、价值观、理念和信仰的反映,所以,我们看了电影才觉得“有点意思”,甚至很有“意义”。

导演也是按照这个套路在拍摄《2012》,他不遗余力地玩好莱坞导演们在其他灾难大片中玩的那些故事情节和理念:普世价值支撑下的最后不肯自己保命的美国黑人总统,中国什么奇迹都可以产生的“无与伦比”的制度下的“中国制造”,肥胖的亿万富翁拿钱买两个儿子和自己的命,要求马上关掉舱门不让外面的人进来的代理美国总统发号施令的权贵集团的代表,以及那位充满了人性的黑人科学家,更不用说一个作家为了家人而历经艰险爬上了保命的诺亚方舟……

这部集海难、火山、地震、空难、海啸等等于一身的灾难片,同样把所有能够塞进来的“精神因素”都塞了进去:制度优越(美国的和中国的)、价值观、多元文化(中国与西藏)、人文关怀、人心、人性几乎一个不漏。

可是,我看完之后,却并没有产生看其他灾难片之后的那种感觉,反而严重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例如,他描写的配角(或者说故意弄成反面形象)大富翁和最后代表美国总统发号施令的“权贵”代表人物,并不让人反感;而他着笔那么多的两个人物,一个带着家人开后门偷偷爬上飞船的(结果差一点让人类灭绝)的作家,以及一位在飞船启动前十五分钟要求开舱门救人,大发一通人性不同于动物之类的高调的黑人科学家,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精神的力量,还有很多类似的情节安排,总让人感觉到物是人非,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认为看电影,如果是看热闹,那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可如果要想看出“意义”,则你必须让自己设身处地,把自己放在灾难片发生的大故事之中。我这样问一个问题:看《泰坦尼克》海难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在陆地上;《后天》把北美洲人都冻成冰棍的时候,你在哪里?你在电影院有空调的房间里;《日本沉没》的时候,你又在哪里?你在亚洲大陆;那些空难和地震发生的时候呢?你一般都不在现场,也不会在那架飞机上,所以,你即便紧张万分,也能够心平气和的思考人生和世界。

可是,《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被毁灭的时候,你在哪里?很遗憾,你在地球上,就在被毁灭的那些万物之中。如果你没有这个感觉,那是这部电影的失败;而如果你有了这个感觉,你将会意识到,这部电影是一个失败。

这种感觉使得一切都不再一样了,你不再是一个悠闲的坐在那里思考制度、价值观、人生、人性和哲学问题的旁观者,你是一个即将被灭绝的种族。这难道还不足以颠覆你所有的知识、理论体系和精神信仰的支柱?

记住世界末日马上就要到来,再让我们来看一下《2012》宣扬的那些本来应该让我们思考的精神主轴:你真为美国总统最后和人民死在一起就是美国精神的胜利?可你难道没有发现,全世界各国的政府在三年前就知道地球要灭亡,可他们竟然对60亿的人类保密了三年?地球上现存的哪一个制度和价值观能够为这种行为辩护?

还有,好莱坞电影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个人主义(表现为个人英雄主义)在这部电影中达到了极致,一位作家用自己小聪明发现了真相,带着家人不顾一切找到了救命船,并用中国人特有的“开后门”的方式上到船上,结果给那艘船造成了危害,差一点同归于尽。导演在这里花费一大段时间描写这一家人如何一个不少地登上了保命船,最终关上舱门,把毁灭了的地球——以及大约60多亿人——关在了外面。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类灾难片的时候,发现在主人翁成功时,观众却并没有鼓掌或者长长松一口气,为什么?因为被这位以自己家人为主个人英雄关在外面的,应该就包括我们这些此时此刻就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以及电影院外面的60亿人口。和以前的灾难片不一样,他不是冒险拯救我们的英雄,只不过是我们中比较幸运的一个。

我这里当然不是要推翻所有的价值观念和人心人性这些我们当今赖以生存的东西(也是我在争取的东西),我只是想说,当你把一个更加宏大——宏大得超出了我们的知识、想象和信仰的场景搬了进来的时候,你的知识、信念和精神支柱却不足以支持你的故事的场景。于是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

这种不和谐在《21012》中比比皆是,我再举一个例子:电影把制造三艘救命方舟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因为“中国制造”已经在世界打响了名头。所以,当美国人看到中国人制造的方舟后,惊叹道,选对了地方,中国人什么奇迹都能够创造。

是吗?就拿“中国制造”来说,中国人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大量的下岗工人,在农村已经不太好生存的更大量的农民工,以极其低廉的劳动力,默默工作,制造了“中国制造”,也创造了奇迹。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真要征集那么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人日以继夜地工作三年造出如此大规模的太空船,除了中国工人,谁与争锋?

可是,这本来毫无疑问的事情放到了另外一个我们都感陌生的场景(世界末日),一切都不一样了。请问,中国农民工和低廉的劳动力为啥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最终在世界打响了“中国制造”的牌子,是因为爱国?还是为了祖国的和平崛起?是为了挽救美国的经济危机?还是为了拯救世界?

狗屁,如果你到珠三角那些过得并不咋地的农民工中去问这个问题,估计他们会这样告诉你:老子工作是因为家里没有地种了,老子制造这些老子买不起的耐克鞋是因为老子需要钱买面包、娶媳妇和盖房子,老子受这些资本家欺负却“无怨无悔”是是因为老子要活下去、活下去……

不错,不管你怎么样包装,“中国制造”成名的背后,是那么多民众要活下去,要活得更好,所以能够创造奇迹。可是——当他们知道把他们集中起来制造三艘带着世界各地来的权贵、精英和各类畜生离开地球,他们把这三艘船完工之日,也就是他们灭亡之时的时候,请问,“中国制造”能够完成吗?——从人性出发,你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完成,像秦始皇修建陵墓一样,用鞭子强迫那些工人完成“秦朝制造”,然后把他们活埋。

有人要说了,不,那些中国工人肯定被隐瞒了事实,不过,这并不妨碍普世价值,因为只能用这种方式拯救人类啊。不错,拯救人类,但记住,在两种人眼里,拯救人类有不同的含义:对于有信仰相信上帝主宰一切的人来说,诺亚方舟不应该载着这些被权势和金钱挑选出来的人。对于不相信来世,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自己和家人、族群的死亡大概与世界末日差不多。至于下个新纪元的人类祖先是各国总统和富翁、精英,还是从土地中慢慢长出来的小虫子、猴子,抑或是上帝重新用泥土上烧制,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这就是世界末日给我们留下的知识、理论和信仰空白,这就是《2012》让我看完后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这也是聪明的好莱坞导演很少拿这类超过了人类能力的灾难搞娱乐的原因。

谢天谢地,《2012》只是一部商业电影,世界末日看起来不会来了,人类积累的优越的制度、人性的光辉、普遍珍惜与呵护的价值观、智慧结晶的哲学以及人文和宗教关怀还不会受到挑战,更不会随人类一起消失。

可是,如果世界末日还没有到来,可人类赖以生存的那些优秀制度、价值观、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结晶就被挑战,又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或者这样说,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要在进入到2012年的时候,依然不去拥抱普世价值,依然固守落后的制度,压制人性,抵制人类先进的文化遗产,打压宗教,我们该如何描述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社会?

有时,不一定要等到世界末日到来的时候,你才体验到末日的乱象……

杨恒均  2009-12-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